法律声明:ACRC作为美国加州注册合法公司,所从事所有商业活动均遵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律。该内容属ACRC原创专属所有,任何个人,法人,商家,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用于其他商业目的。
如今,在世界范围内新冠疫情已经造成了30余万人死亡。这场人类的浩劫还没有收手的意思,依然在全球肆虐着,更有科学家表明可能在未来五年内新冠病毒可能都要伴随着我们。这无疑是对大多数人一重大打击。无论是经济上,生活上,心理上,这场疫情像是阴霾一般笼罩着我们。
今天我们想就瘟疫和人类的历史,辩证的和大家进行讨论,希望可以为大家带来思路上的开拓。我们不是流行病学家,本文专业知识援引网络文献(主要参考维基百科词条“病毒,瘟疫,黑死病,天花,群体免疫等”,并结合我们的分析。如有表述不准确的地方,也欢迎专家来进行指正。
瘟疫又称大流行。指大型、具有传染力、可导致死亡的流行病。 在广大区域或全球多处传染人或其它物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大流行病应符合如下的特点:
- 一种新病原体在人群中出现
- 病原体可以感染人类,并引发严重症状
- 病原体易感染,尤其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同样的疾病多次侵袭欧洲,直到1700年为止。较晚的几次大流行包括1629年到1631年的意大利瘟疫、1665年到1666年的伦敦大瘟疫、1679年的维也纳大瘟疫、1720年到1722年的马赛大瘟疫,以及1771年的莫斯科瘟疫。关于这些疾病的异同仍有争议,但是其致命型态似乎于18世纪消失于欧洲。目前解释黑死病成因的主要理论是鼠疫论。鼠疫杆菌是1894年由巴斯德研究所的法国医生和细菌学家亚历山大·耶尔辛在香港鼠疫大流行时发现的,当时传染至印度的瘟疫病因。
除了细菌传播以外,瘟疫的另一大传播方式是病毒。历史上比较典型的是在先后在墨西哥1518年-1568年和北美洲1775年-1782年流行的天花病毒,造成余1700万人死亡。和1918年-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造成超过全球5亿人感染,5000万人死亡,并间接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当然还有一些典型的瘟疫,如结核病,霍乱等。也有一些快速致死病毒,如埃博拉病毒、拉萨热、裂谷热、马尔堡病毒、玻利维亚出血热都具高度传染性并且能快速致人于死,理论上将可能造成广大的流行。然而这些疾病的扩散能力却也因此受到局限,患者还不及将病原散布便丧命,加上这几种疾病都需要近距离接触才会传染,至今尚未在全球发生大流行,但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将有机会提高它们的蔓延潜力。
天花病毒是唯一一种被人类战胜的病毒。天花最早可能起源于古印度或古埃及,自从1796年英格兰医生爱德华·詹纳证实了牛痘有效预防天花后,各地区均尝试以此根除这种困扰人类文明什久的疾病,历经数百年的抗争终于在1979年12月9日,由数名曾到访多国的科学家证实天花已经绝迹,世界卫生组织亦于翌年5月8日通过此提议。决议案的首两句写道:“考虑了世卫于1958年启动、1967年强化的扑灭天花行动的发展与成效后......我们在此宣布:人类经已摆脱了天花的缠绕——一种自文明初启便导致数以万计人死亡、失明、毁容的疾病;一种在10年前仍肆虐亚非与南美的疫症。”
这是人类在对抗病毒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然而天花之所以可以被扑灭,最关键的因素是天花病人有非常明显的症状,没有无症状感染者。另一重要原因则是天花只通过空气在人类之间传播,没有其它生物宿主或其自然宿主已经灭绝。
瘟疫之所以难以控制与细菌的抗药性和病毒的变异性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具有抵抗抗生素能力的超级细菌可能使得已获得控制之疾病再度活跃,医疗专业人员已发现许多结核病的病原,对多种传统有效的药物已产生多重抵抗力,使得治疗方式日益困难,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氏菌都有类似强力抵抗如万古霉素等抗生素的现象,并且造成严重的院内感染。而病毒则因其RNA单链的特性,使其极不稳定,进而使其具备突变和进化的特性。放眼人类抗疫历史,大多数情况下战胜病毒的并不是靠药物和疫苗,而是靠着人类的免疫。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发生在澳洲野兔的案例,在1859年10月,托马斯·奥斯丁在澳洲东南部维多利亚州温彻西镇附近的私人属地巴望公园为狩猎之用释放了24只野兔后,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由于澳洲原先没有兔子,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10年的时间,澳洲野兔已经泛滥成灾。英国政府引入并投放了兔黏液病毒,在首年投放的时候,对兔子的致死率高达99.99%,而次年就降低到了90%,数年后致死率下降至70%,至今该病毒对野兔几乎无效。也就是说兔子对该病毒形成了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是指人或动物群体中的很大比例获得免疫力,使得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个体因此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拥有抵抗力的个体的比例越高,易感个体与受感染个体间接触的可能性便越小。欧洲在应对传染力高、死亡率低的大型流行病时一般采取群体免疫策略,让免疫功能健全的居民接种疫苗(天花、麻疹、结核病等)或透过社区染病(水痘、手足口病等),以致大部分居民对病源免疫,达到群体免疫效果。如2020年3月,英国在应对新冠病毒疫情时是第一个宣布采取群体免疫策略的地区。虽然后续英国采取了隔离令,但是实际上世界上各国基本上都在默默采取着群体免疫的方式在抗击此次疫情。
疾病大流行除了造成死亡,摧残经济,宗教甚至文明。例如意大利在每次疫情中遭受着最为严重的损失,在黑死病流行期间有半数的意大利人死于瘟疫,而英语中隔离,检疫一词quarantine的词源就是来自于意大利语的quarantina是四十天的意思。当时威尼斯人为了防止鼠疫要求到港船支留港四十天,并纷纷受到各国效仿并沿用至今。而意大利之所以感染最为严重也正是因为其作为欧洲文化中心。瘟疫对语言的影响也体现在宗教上,由于大量的神父死于黑死病,使得可以读懂拉丁文的人非常稀少,至此之后,宗教语言除拉丁语外也允许其它语言书写。
但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也正是发生在黑死病之后,由于人口的减少,人均收入的提高,推动着人类文明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个发现来自于美国著名作家丹.布朗,他的畅销书《达芬奇密码》可能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作品。 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虽然自古以来瘟疫一直侵害着人类,但是大流行过后,却带来了人类基因上的进化,文化,宗教的变革和社会生产力的重新分配,又为人来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新冠疫情还在肆虐,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们也正在争分夺秒的研制着对抗病毒的疫苗,药物,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迎来首批相对安全的疫苗和药物。但是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将远远不会结束。希望本文可以让大家纵观历史,可以更加科学辩证的看待此次疫情,让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护,摆正心态,过好我们的每一天。同时也哀悼在本次疫情中丧失的人们。